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政策 > 景观如何赋能文旅

景观如何赋能文旅

  • 文章来源:河南翰墨文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0-07-29 16:52:21
“景观”是指在一定区域的景象和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反应了土地和土地之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所以它离不开自然条件,但又带有一定因素的人工属性,它不是材质和物质的搭接和重塑,也不是植物的栽种和培育,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内心与自然沟通的表达方式。旅游就是一种通过行为活动,找到内心与大自然交流的途径,从而释放压力,满足身心舒适的行为活动。所以景观和旅游是天生一对,共融共存的。
 
那么文旅行业发展到今天,从观光游到度假游,从快速发展到提质增效,品质提升已经越来多地引起大家重视,在文旅项目的升级和打造上,景观又如何更好地为文旅赋能呢?
 
 

 

 
确定文旅景观的作用
 

01

文旅景观的定义

 
文旅景观是从景观行业里细分出来的,传统定义的景观操作范围,是在一定区域内除了建筑和室内空间之外的空间环境,通过重组整合使环境得到美化提供更好的舒适环境。但文旅景观要求的更“广阔”又更“狭窄”。广阔的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统筹性,有一定视野高度,整合项目中的一切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不能局限于场地的范围,使项目独立出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狭窄是要有限的围绕项目属性,围绕项目的本底文化和本底资源,不适合过度的天马行空,更不能做脱离项目本质的景观环境。区别于城市化的景观打造,使文旅景观更能拉近人与自然,人与地域文化的亲近感。所以文旅景观的定义是:在有限区域内通过原创设计和整合,提供美好环境服务和文化主题展示,最终实现优质休闲度假环境的目的。
 

02

体现原生价值,发挥文化动力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当下,旅游的发展变的多元化,形成了“旅游+”和“+旅游”的多种发展模式,所以景观在其中可发挥的空间变的更大。任何一个文旅项目的建立基础,是要有一定的自然环境资源、或历史文化资源、或人文主义资源的条件下开展,利用特有资源,形成服务链条,将文化和产业融入其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旅项目。所以景观在打造和展示上要围绕文旅项目的核心资源展开,给游客提供功能便利的同时,更要强调项目本身的原生价值,这个原生价值指的是要发现项目的核心属性。景观的目的就是要强调和突出其独特的核心属性,从环境感观上有效整合设计,区别于同类文旅项目的同质性,维护好原生性和体现原生价值。核心资源是文旅项目的“发动机”,文化内涵是“动力源”,景观展现是“润滑剂”。景观在文化和主题的展现上要更准确,提供给游客直观的认知和主题输出,使文化能够在空间与环境中展现就是景观的作用。

 
 
读懂文旅景观的表达形式
 
文旅景观的表达目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化痕迹过多。游客休闲度假的目的就是远离城市,在山林、湖海、乡野中寻找到心灵的放松。所以要考虑文旅景观的打造上要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和城市化。在此我梳理了一些关于文旅景观的几种表达形式,
 
1、自然类景观:青山、绿水、森林、沙漠、湖泊、河流构建了我国丰富的地貌环境,任何的景观打造都比不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自然景观条件好的环境要保留出来,突出原生之美,不要过于干预,人工的痕迹能少则少。如果自然条件不是很好,首先景观应该考虑尽量恢复其生态环境,例如植树造林、清理河道、通过植被改变土壤,净化水源等方式。为项目需求增加常绿或者有色树种,丰富植物种类,打造多彩景观,使项目的自然环境得到提升。
 

2、田园类景观:北方的平原和南方的山地形成了我国农业种植的不同田园景色,例如油菜花田、金色麦浪、多彩梯田等等,不同的田园风光都有着不同的美。所以要保留和利用田园风光的美,要把田园当作景观背景,让游客可以进的去、走的通、可远观也可触摸。比如加建一些景观平台、木栈道。还可以增加一些机械化设施,例如景观灯、慢行小火车等。用田园风景作为底色,点缀一些为旅游提供的特色服务项目和景观产品,摆脱传统农业思维,对其进行现代解读,对可以成为农业绝景胜景甚至农业文化景观遗产的农业景观和农耕方式进行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

 
3、民俗类景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文旅项目的景观要挖掘和梳理不同的文化资源。把文化通过景观的方式传递出去,但这区别于复制和模仿,是要通过现代合理的设计和创意,把民俗的和民族的文化,融入到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度假需求的环境条件中。这需要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同时要符合便利功能的需求。
 
4、人文类景观:在文旅项目中,人文景观要涵盖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建筑、工具、文字、图案、服装、音乐等等,也就是与人的生活相关的,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的文化特质的景观。文旅项目中的人文类景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文化特质。它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历史典故、神话故事、人物传记、也可以是卡通形象、影视人物、故事场景等等。但都要围绕文旅项目的核心文化,传递给游客一种文化解读,成为项目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方式的展示途径。
 

 

 
梳理景观赋能文旅的方式
 
景观赋能文旅要找准定位和方式,因为旅游类项目的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环节,要有一定的全局性思维,对工作的横向延展性更强。需要肩负的责任也更大,甚至要还原保留一定的价值和文化传承。那么景观都有哪些方式来赋能文旅呢?
 
第一:提升景观统筹性思维,文旅景观要有很高的全局性,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环节,文旅项目从选址到落地再到运营,景观要考虑全局性的发展和后期运营情况,所有的景观产品都是为了更好的运营服务,避免产生过于形式化的景观,浪费资源和缺乏生命力,所以在景观的打造上要有一定的统筹性思维。
 

第二:保留自然之美与原乡文化,很多项目在开发时为了利于发展和快速见效,容易对自然产生一些破坏,这里面的“自然”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自然环境中的自然条件,第二种解释是人文生活环境的自然原生状态。景观环境不光是为美化环境所为,也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保留自然之美,避免过度开发,减少城市化特征。同时也要寻找原乡之美,保留原乡人的生活风俗,景观环境的打造要符合原乡文化,提升原住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保留原住民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生产和生活智慧。

 
第三:加强地域化景观传承,文旅景观要挖掘和传承项目中的地域文化,通过先人们的生活习惯或劳动智慧,形成自然地域性的人文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这种地域化的景观正在逐渐消失,工业、效率、整齐类的城市化景观在更多的出现在文旅项目中,这也是形成项目千篇一律的原因之一。所以要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形成的自然景观元素,通过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设计和提升,成为地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第四:循序渐进营造品质景观,文旅项目的景观面积广、体量大,操作范围更复杂,包括的内容也更多。如果项目建设资金不充足,而又大面积启动景观环境营造的话,容易产生景观环境质量偏低,景观营造气氛不足的结果。也会导致翻建翻修的现象出现,更容易造成投资者对景观打造失去信心的可能。所以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景观建设,对项目产生帮助和有效作用,经过建设或改造的空间要有一定的品质,把有限资源投入到重点环境营造中去,循序渐进分批实施。
 

第五:丰富景观元素满足不同需求,旅游注重的是体验,从自然环境到名胜古迹,从品质服务到人文关怀,游客的体验度是一个文旅项目的持续发展条件之一,所以在景观营造上也要注重体验,这就包括了静态观赏和动态互动的两种表达形式,游客的基本需求是观赏拍照,景观要辅助或主动提供条件,满足游客需求。动态的景观包含的元素更多,例如声光电、机械设备、数码影像等叠加形式,动态的景观更容易让游客得到新奇感和趣味感。所以景观的打造上要丰富表现形式满足更多需求。

 
寻找景观赋能文旅的路径
 
运营文旅项目首先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代表了项目的再生能力。这里面就需要有不断的改造和升级空间,使项目保持竞争力和生命力,持续收益才会持续发展。景观为保障持续发展要找对赋能文旅的路径,根据以上原则和愿景我归纳为两种路径。
 
第一种路径:提供优质“消费”环境。
 
3月13日,由23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了19条措施意见,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文旅消费环境提质升级成为重点工作方向。其中写道:“构建文旅多产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购物场所,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聚集区。”所以未来的文旅项目要以消费为主导,形成好的消费体系和消费环境。景观的赋能要结合消费服务展开,提升旅游环境质量,让游客更好的得到消费满足感。休闲度假的核心就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高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消费质量,人们更愿意为优质的服务买单。所以在旅游场景和旅游环境的打造上,景观要围绕提供优质消费环境来展开工作。
 
第二种路径:提供优质“生活”环境
 

度假时代的来临,除了影响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数在增加,高教育高消费人群会产生对第二居所的需求。人们的度假时间会越来越长,可能从一周两周到一个月两个月,所以度假区、景区、主题园区就会更多的起到目的地的作用。游客选择在舒适的环境里以休闲、游憩的方式生活,这样就需要优质的生活环境,通过景观的打造来提供给游客一个良好的第二居所的生活环境,让目的地更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是景观赋能文旅的第二种路径。

相关新闻:
上一条:《河南省旅游条例》将于4月1日正式施行
下一条:2020年国家先给项目资金,后建设的4类农业产业项目,最高补贴1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