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故里
汉代在此始建
轩辕庙,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庙前立“
轩辕故里”碑。后又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现在的
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是海内外
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2000年9月25日,
轩辕庙(含
轩辕故里)【时代:明至清】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2006年6月,由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6月7日,“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
当代一些文化学者、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
上巳节设立为“
中华圣诞节”,呼吁普天下
华夏儿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共同纪念人文始祖
轩辕黄帝。
[5] 根据新郑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将黄帝故里景区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
[6]
-
中文名
-
黄帝故里
-
面 积
-
100余亩
-
始建时间
-
汉代时期
-
祭奠仪式
-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
地 位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
景区级别
-
AAAA级
-
著名景点
-
轩辕庙、中华姓氏广场 [4]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所属城市
-
河南省新郑市
-
开放时间
-
08:00~17:30
-
门票价格
-
免费
-
建议游玩时长
-
1-2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河南省郑州市新
黄帝像
郑市古为
有熊国,是古
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出生于新郑北关的
轩辕丘,
[7] 长于
姬水河畔,黄帝元年即位,居
有熊,初制
冕服。
[8] 带领先民肇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
汉代时,为纪念黄帝功德,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了
轩辕庙,此后历代都有修复。
明朝,明穆宗
隆庆四年(1570年),在祠前建轩辕桥。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令许朝柱在祠前立“
轩辕故里碑”。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葺。《重修大殿记》记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
[9-11]
20世纪90年代后,新郑市多次对黄帝故里进行改造扩建,景区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了“中华民族之根”的主题,从北至南
黄帝故里
依次有拜祖区、庙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
[3]
2000年9月25日,
轩辕庙(含
轩辕故里碑)【时代:明至清】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2002年4月6日,新郑
始祖山黄帝文化景区被中国侨联命名为“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2007年,被列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8年6月7日,“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 2008年游客接待中心被命名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2010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被命名全国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3]
汉轩辕故里祠
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战国《竹书纪年》和汉代《史记》等史书均有记载。汉代建
轩辕庙,历代迭修。明隆庆四年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
县令许朝柱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帝故里多次进行扩建,景区面积已达7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从北到南依次为轩辕丘拜祖区、庙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气势恢宏,灿然有肃。
2007年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庙前区、轩辕庙、拜祖广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中华姓氏广场
黄帝故里景区门前广场原名轩辕广场,由于地处老城区,形状不方不圆,道路斜穿而过。2008年根据专家建
议,将轩辕广场更名为中华姓氏广场,面积由原来的7千平方米扩建成1.5万平方米的方形广场,将景区内鼎坛移至百家姓广场,放至广场靠南三分之一处,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这一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将成为群众拜祖的主要场所。大典时,百家姓方阵群众将身着姓氏标志的服装参拜祖先。位于广场中心的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造型庄严、凝重、大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鼎”。
中华姓氏广场周围种植了活化石的
水杉,共计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话说: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就象是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象是树的春华秋实,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请不要忘了你是树的哪根哪枝那条哪叶,这也正是我们修建这中华姓氏广场的原因。
在“2009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颁奖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广场文化论坛”上,以展现中华姓氏悠久历史的新郑中华姓氏广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荣誉称号。
姓氏广场
轩辕桥
轩辕桥是轩辕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为拜谒始祖轩辕黄帝,在祠前专门修建的。原桥为明“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桥东侧,有阴刻篆文“轩辕桥”三个字,西侧的古砖上,刻有“许州造砖户王仲”的字样。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此桥被沉埋地下多年。2002年3月,新郑市决定恢复轩辕桥这一景观,在开挖新桥桥基时,正巧与古桥址相合。新修的这座轩辕桥,长12米,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
[12]
轩辕桥
轩辕庙
轩辕庙是整个黄帝故里景区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汉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2000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庙位于新郑市区
轩辕丘前。
汉代建筑,历代多有毁建,明清重修,存有大殿、东西厢房和前殿门。
清,康熙五十四年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金石志》:“国朝,轩辕故里碑,碑在北门外,康熙五十四年邑令许朝柱立。”(卷三十九)清,道光十七年《林则徐日记》记述:此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农历二月二十日,途经新郑,由郑州施牧和新郑县令李嘉礼陪同,至县城北关轩辕庙拜谒黄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8年“大跃进”祠有损毁,许朝柱立“轩辕故里”碑被毁。1990年后新郑县人民政府又修葺,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
轩辕庙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上面人文初祖的扁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程思远的题词,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
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
祠前庭三间,以图照展示新郑的裴李岗、
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文物。祠庭院内,树“林则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等。
[14-15]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塑像于2005年4月10日落成。这尊汉白玉塑像为黄帝手执宝剑的正面坐像。像高5.19米,以示“九五之尊”。
轩辕丘区“圣”:轩辕丘高19米,长100米,丘内建有中华第一宫——轩辕宫,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黄帝出生地。黄帝文化艺术苑区“趣”:有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展示。
黄帝宝鼎坛区
黄帝宝鼎坛区位于轩辕庙后,南北长150米,东西150米,面积约2.25万平方米,由青石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黄帝宝鼎坛和楹联长廊组成。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上自
伏羲、
神农、
黄帝,下迄21世纪近万年历史,其
黄帝宝鼎
中记有关黄帝在河南新郑诞生、建都等史实。
甬道铭文两侧镌刻“客家人脚印”。民族图腾柱耸立青石甬道两侧,汉白玉石,10方,高3.6米,6棱,镌刻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图腾或族徽。黄帝宝鼎坛是黄帝故里景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坛基为正方形,代表八卦之一“坤”,边长50米。坛顶为圆形,代表“干”。坛高5米,代表“五土”,即山林、川泽、丘陵、水边、洼地等,象征大地山河。鼎坛台阶取3699之数,第一平台为3个台阶,为正道。第二平台为6个台阶,寓八卦中阴爻,即阴、阳、风、雨、晦、明等。第三平台、第四平台各为9个台阶,合为99,为至尊。鼎坛四周以青石铺面,寓意大地浩瀚,自然和谐。鼎坛上伫立九鼎,黄帝宝鼎立于中宫之位,青铜铸造,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鼎腹三面,每面镌刻三条龙,其中一条巨龙居中,回首反顾,龙首有似火球,寓为黄帝宝珠,象征光明;龙口涎水纹,象征风调雨顺;鼎足为立熊,寓意国于有熊。此鼎为中华第一宝鼎。
新郑是鼎器之源,中国最早的鼎器出自八九千年前新郑的裴李岗遗址。五千年前,新郑人轩辕黄帝最早将陶鼎炊器制成铜鼎礼器。黄帝宝鼎比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司母戊鼎”高出5.66米,重23.6吨,比现今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高出0.39米,重8吨。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其余8鼎,为四方四圆,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取仕、智、丰、爱、安、嗣、寿、财之名,以八卦之位环列黄帝宝鼎四周。楹联长廊位于黄帝宝鼎坛区东西两侧,各长150米,宽5米,楹联200幅,展示名人大家手笔,歌颂黄帝功绩,心系故里,其中多为书法艺术佳品。
[16]
汉阙
黄帝故里景区的大门为汉阙。阙,系最古老的门。阙者,缺也,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这座汉阙其形为蜂腰形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檐,高17.08米,东西两阙之间净距24米。
[17]
汉阙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位于黄帝宝鼎坛之北,占地约1万平方米。轩辕丘旧址于此,清末被毁,今又象征性修复。丘高19米,直径100米,丘上植草木。黄帝纪念馆位于轩辕丘下,总投资1600万元,高11.9米,宽50米,二层,建筑面积30018平方米。由郑州大学建筑工程院和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进行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纪念馆采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法,为新石器时代人字形建筑,通过岩画和青石等传统表现手法,表现根文化主题。一层在地下,北壁墙中央端坐轩辕黄帝黄铜像,通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睿智、英武、端庄、慈祥。纪念馆门前亦有一尊玻璃钢仿石雕黄帝像,与馆内塑像相同。黄帝纪念馆前左侧靠东墙树“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历年大型祭拜活动在黄帝纪念馆前黄帝宝鼎坛区举行。黄帝故里景区2003年为国家AAA级景区,2006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庙前区
轩辕庙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楼,高16米,阙两楼间距18米。指南车置于轩辕庙前区右侧绿化带中,与日晷对称。四柱石坊,为汉代青石牌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庙区。
拜祖区
拜祖区(原为黄帝宝鼎坛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石通道,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米,南北宽20米,台前设90厘米高汉白玉栏杆。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米,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250名颂歌者。颂歌台两侧置黄龙。
始祖山风景区
始祖山,古称
具茨山,位于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2000年7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顶的
轩辕庙等景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始祖山被河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
始祖山主峰风后岭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
始祖山南天门
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风后岭南坡和东坡为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同时,山坡上丛林密布,果园飘香,山半腰的青岗庙水库,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西坡的黑龙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潋影,妩媚动人,形成山、水、泉、林融为一体的秀丽景色。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有20余万人次上山植树,新植常青树种20万株,始祖山森林植物达到48科252属200多种,林地面积达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形成了垂直分布的阔叶混交林带,生物生态林带、灌木植物林带等三个群落。站在山脚下的驼窑村,仰观始祖山东坡,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怪石林立,险峰突兀。走进山门,登上望祖亭,遥观山顶,依山势而成的炎黄二帝巨雕坐像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8]
历史上最早记述
黄帝居轩辕丘的是战国《世本》,
[19] 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产青阳及昌意。”汉代
戴德《大戴礼记·帝系》、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从此说:“黄帝居轩辕之丘。”但轩辕丘在何地,史书记载不明。到晋代,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明了轩辕丘的地望,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说轩辕丘在有熊国,即今河南新郑县。
[19]
有熊旧都
战国,《
世本》:卷一帝系篇,少典生轩辕,是为黄帝。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都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
[20]
汉,《
焦氏易林》:“黄帝
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22]
晋,《
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
[23]
西晋,《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24]
北魏,《
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25]
唐,《
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26]
自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庙以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塑像
来,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二十九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记》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黄帝故里进行了多次整修、扩建和改造,特别是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可以说,黄帝故里历经了千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历代王朝沉浮,而黄帝故里的变迁历程恰恰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拜祖大典
黄帝拜祖大典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仪程共九项,分别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拜祖大典将继续坚持“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谐和睦”主题,体现互动性,对黄帝故里文化以外的少林文化、中国功夫、嵩山文化等由黄帝文化派生衍生文化进行互动彰显。
[28]
新郑是黄帝故里,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建都地,人文始祖黄帝在新郑建立,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风后顶拜轩辕的习俗,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
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地理位置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263px; top: 80px; z-index: -6881318; background: url("https://api.map.baidu.com/images/blank.gif");">
© 2018 Baidu - GS(2016)2089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黄帝故里位置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地处北纬34°16′至34°39′,东经113°30′至113°54′之间。北靠省会郑州,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北距郑州市区38公里;东北距中牟县城45.6公里、开封市区120公里;东至尉氏县城42.6公里;南至长葛市区20.4公里、许昌市区40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区36.5公里、平顶山市区84公里;西至新密市区34.5公里。
[29]
气候特点
新郑市处于
华北平原、
豫西山地向
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公历3月至5月为春季,天气温暖,多东北、西北风,雨水偏少;6月至8月为夏季,天气炎热,多东南风,雨水偏多,降水量占全年的52%;9月至11月为秋季,天气凉爽,风向不定,雨水偏少;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天气严寒,多西北、东北风,雨雪偏少。
[30]
景区信息
黄帝故里
地址:郑州新郑市轩辕路中段
最佳出游时间:
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景区开放时间:08:00~17:30
散客指南
-
郑州火车站广场乘坐以下运营巴士:
发车站 终点 发车时间
郑州 新郑汽车站 05:50-19:30夏天 9分钟/班,票价7元
郑州 新郑汽车站 06:00-17:30冬天
新郑汽车站——黄帝故里步行890米到达。
-
公交转乘:
从郑州市火车站走约190米到火车站总站(大同路)乘坐 ;981路(原K81路) (坐11站)到万客来站(S103)下,走到新客运南站总站转乘;
郑州市客运南站-新郑北关汽车站 (坐1站)到新郑北关汽车站总站下。走约680米到黄帝故里。
自驾指南
郑州——新郑
1、107国道:从郑州市区——十八里河——107国道——新郑西关——向东直行经西关双洎河——腾飞像阁老路向北——阁老路与轩辕路交叉口向东200米——黄帝故里景区。
2、郑新公路:从郑州市区——十八里河——郑新公路——新郑迎宾路——黄帝故里景区。
3、京珠高速:从郑州上京珠高速——途径机场高速——新郑高速下路口——沿解放路向西300米——解放路与神州路交叉口向北——神州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向东直行——经人民路大桥、西亚斯学院、黄帝像、新郑宾馆——人民路与新建路向北——新建路与黄水路交叉口向东——经步行街——黄帝故里景区。